教研活动优秀案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的电子信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探索

发布者:彭春梅发布时间:2023-06-25浏览次数:16


教研单位(开展系部)信息工程

开展时间:2023年3月起

开展地点:6A306、6A301

开展形式:校内会议讨论、校外调研论证

参与人数:25人      

本次教研活动简介

1、     研讨背景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22版)》,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关要求,直观地表述了产出导向理念和认证标准的内涵,突出了以学生学习的产出目标(毕业要求) 达成为主线,以产出目标评价机制为底线的认证要求。同时,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交叉技术与人类生活逐渐密不可分,国家、社会和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顺应发展趋势、升级教学传统、优化课程内容是未来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内工科高校的普遍课程设置模式都是,大一的时候主修公共基础课,大二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学习专业课,大四忙着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从学生的感觉来看,大一仍然延续着高中时候应试教育期间保持下来的学习习惯,而大三的时候专业课相当拥塞,尤其是在目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老的专业课和新工科产生的交叉学科专业课互相抢占学生的时间。大学三年级专业内容过盛,再加上多学科交叉,一年的时间很可能容纳不了那么多内容。学生的学习转化率比较低,练习时间少,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与之前的理论知识的衔接不知道怎么做,学生的精力被诸如考研或者出国等事情分散,导致基本工程能力不扎实,需要工作的时候到企业再进行二次培养。

   上述原因直接导致工科毕业生到了大四的总体感受是对工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动手没有信心,学习过的很多理论知识都忘记掉了。而老师面试研究生时候也会觉得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其实并不高,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举一反三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差强人意。

2、     我们的工作

(1)  校内会议讨论

20233月起,召开多次校内会议讨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的的电子信息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老师们认为,基于新形式的新生导论课形成研讨学习氛围,寄托新生导论课形成延续性的新生创客大赛,同时延续性的持续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精英化培养,选择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创客工作室等平台进行持续性的工程能力培养,是适应我系特点的正确方式。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2)  校外调研论证

基于上述想法,组织教师进行了校外调研,走访了企业和实践基地,最终和企业共建了新的实习基地。最终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研活动成果及影响

   依托新生研讨课持续举办新生创客大赛

  依托新生研讨课持续举办新生创客大赛。在2023年第四届新生创客大赛中,有两支队伍将所使用的器材拓展到课堂外进行更广泛的选择,说明他们除了课堂讨论的内容之外,还做了很多额外的学习。有一支队伍甚至使用了深度学习技术,并取得了较好成绩。